据本报记者了解,早在二季度,江西省政府有关部门就成立了针对赛维的发展稳定基金,总规模为20亿元。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万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欧债危机导致全球光伏产业需求萎缩,欧洲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欧洲光伏企业起诉中国光伏企业。阿尔特迈尔此前曾表示,为保护在激烈竞争下遭重创的德国太阳能企业,将支持针对中国企业采取反倾销法律程序。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了中国光伏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德国太阳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曾经的20%已经下降至6%.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享受政府补贴的情况下,过度重视自身规模扩大而忽视产品研发创新是导致德国太阳能企业失去竞争力的原因之一。德国产品高昂的价格也使其在世界市场竞争中不具备优势。因此,2012年德国政府决定大幅削减对太阳能行业的补贴。上诉方希望欧盟能够效仿美国,对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征收最高可达250%的惩罚性关税。
比如,德国生产的多晶硅光伏组件可能遭到中方调查。如果征收惩罚性关税,将对中国企业带来严重打击。EnergyTrend表示,目前相关厂商8月的订单下修幅度约在10%到20%,而欧洲订单方面下调约幅度则约在5%至10%左右。
相关厂商表示,由于欧洲市场持续看空,部分客户出现延迟付款与延后交货的状况;另一方面,中国与日本市场的需求仍未转成实际订单,加上新兴市场的需求仍待时间发酵,研调机构EnergyTrend表示,部分太阳能光伏厂商对2012年第3季的展望出现下修。另一方面,看淡下半年的市场前景,8月的市场价格预料将出现明显下调,部分厂商甚至表示正规品的价格底限将面临艰苦的保卫战。由于德国、意大利、与保加利亚等国对太阳能补助政策陆续限缩,已影响到欧洲客户的营运状况。本周多晶硅价格方面,主要大厂的现货成交价已经来到$19/kg,厂商为出清库存在价格上已做出妥协,平均价格则来到$20.835/kg,跌幅为0.24%。
在硅晶圆方面,8月价格已经展开协商,目标价与7月相比出现明显差距,而受到展望不佳的牵连,厂商价格出现松动,部分厂商已经提前反应价格,目前多晶硅晶圆的平均价位在$1.053/piece,跌幅0.85%;在单晶硅晶圆方面,仍受到需求与高效多晶产品的双重挑战,平均价格持续下滑,本周价位来到$1.442/piece,跌幅为1.64%。由于近期$0.4/watt价位的产品已出现在厂商的订单中,这使得电池厂的生产成本面临不小的压力,然而主要晶圆大厂非正规品供应量并不足以应付此波市场需求,使得技术与良率较为弱势的小厂反而趁势崛起,短期内客户对产品采用多以性价比做为主要考虑因素,故EnergyTrend认为,9月正规品的价格将面临震荡整理的局面
该负责人强调,中欧光伏产业应通过磋商与合作来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健康稳定的产业发展环境。因此,认为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存在倾销是没有依据的。该负责人指出,光伏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和中国产业技术进步是中国光伏电池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并非欧盟某些企业声称的倾销行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欧盟原材料及高端设备出口,而且也为欧盟光伏发电安装等下游产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
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一个稳定的自由贸易环境是中欧双方光伏产业能够得到共同发展的保证。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务部已注意到媒体相关报道,正在核实这一信息。7月27日报道: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彭博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以德国Solarworld为代表的欧盟光伏电池产业于7月24日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对华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申请。该负责人还指出,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中国产业的优势在电池组件及电池板生产环节,但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及生产技术大部分从欧美进口。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业近年来注重技术进步、提高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针对德国Solarw orld公司所声称的中国对欧洲光伏行业造成极大破坏的指控,英利等中国企业指出,包括美国企业、欧洲企业及国际光伏产 业 联 盟 在 内 都 一 致 认 为 ,Solarw orld公司对中国企业提出无理诉讼,毫无事实依据,完全是为了自身商业利益。
同时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积极应对,维护中国光伏企业合法权益。欧盟委员会可能于近期决定是否立案调查。
2011年,以技术研发、原材料、设备制造等为优势的欧盟,对华出口光伏设备及原材料总值达75亿美元。这无疑会对国内光伏企业造成重创,还可能激发中欧之间全面的贸易战,造成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据了解,中国光伏产业与欧盟各国光伏产业实际上是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然而,来自国际市场的事实表明,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正频频遭遇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联合声明》指出,光伏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各国相互之间关联密切。此外,光伏产业全球本土化特征明显,中国光伏企业在缓解欧盟各国就业压力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
尤其是光伏产业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任何一种限制市场的行为,所导致的不仅仅是一国的光伏企业发展受限,更将会破坏到整个光伏产业的平衡发展,最终阻碍能源结构改革的进程,使全球光伏产业遭遇寒冬。在美国商务部光伏双反风波尚未平息,欧洲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贸易战硝烟又起。
若此次欧盟对华光伏企业再进行反倾销调查,则意味着我国光伏企业将失掉更大的市场。中国光伏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世界光伏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生机。
而从整个光伏产业的价值链看,以规模、制造为优势的中国,生产大多集中在组件端。还是上次那家在美国发起诉讼的德国企业Solarw orld,近日又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今年5月,在美国发起的双反调查已经获得美国商务部的初裁支持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被裁定征收31%到250%不等的反倾销税。其实,早在应对美国双反调查时,中国光伏企业已向官方提出大量事实依据证明,中国光伏根本不存在任何所谓的非法补贴和倾销。据了解,作为唇齿相依的产业链,对输往欧盟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都将传导至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企业。光伏贸易战或升级 全球产业链将受损当前全球光伏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自我调整。
据不完全统计,欧盟目前与太阳能产业相关的岗位约28万到3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岗位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企业。中企以质取胜 欧企反倾销诉讼难立足《联合声明》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青睐,主要缘于其更高的性价比、更好的产品质量和更为全面的售后服务。
7月26日上午,中国光伏企业四大巨头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代表中国光伏发电联盟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强烈呼吁欧盟慎重考虑对华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其制造增值每瓦约0 .2-0 .3美元,按现在国际平均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成本每瓦2 .5-3美元来算,中国也仅占整个光伏价值链的8%-10%。
同时,完全遵循市场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光伏企业品牌不断成熟的重要标志。英利等四大光伏企业在《联合声明》中称,只有通过理性化的自由竞争,才能在未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市场模式
欧盟委员会可能于近期决定是否立案调查。其实,早在应对美国双反调查时,中国光伏企业已向官方提出大量事实依据证明,中国光伏根本不存在任何所谓的非法补贴和倾销。尤其是光伏产业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任何一种限制市场的行为,所导致的不仅仅是一国的光伏企业发展受限,更将会破坏到整个光伏产业的平衡发展,最终阻碍能源结构改革的进程,使全球光伏产业遭遇寒冬。在美国商务部光伏双反风波尚未平息,欧洲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贸易战硝烟又起。
《联合声明》指出,光伏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各国相互之间关联密切。中企以质取胜 欧企反倾销诉讼难立足《联合声明》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青睐,主要缘于其更高的性价比、更好的产品质量和更为全面的售后服务。
此外,光伏产业全球本土化特征明显,中国光伏企业在缓解欧盟各国就业压力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了解,中国光伏产业与欧盟各国光伏产业实际上是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
其制造增值每瓦约0 .2-0 .3美元,按现在国际平均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成本每瓦2 .5-3美元来算,中国也仅占整个光伏价值链的8%-10%。英利等四大光伏企业在《联合声明》中称,只有通过理性化的自由竞争,才能在未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市场模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